Search

相信你已經看到了不少網路上的文章與廣告或是各種書籍,無論投資,創業,網路創業,斜槓的等等類型,有一個...

  • Share this:

相信你已經看到了不少網路上的文章與廣告或是各種書籍,無論投資,創業,網路創業,斜槓的等等類型,有一個你聽到爛的名詞,叫做「財富自由」。這似乎是個許多人想要到達的一個狀態,一個人生圓滿的狀態,脫離朝九晚五煩悶工作的狀態。

然而什麼是財富自由的定義?網路上當然有各種說法,但大致上不脫離以下的意思:

"不必為了基本的生活開銷而努力工作,換句話說就是你有足夠的資產能負擔你有生之年的花費,或是擁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來平衡你的開支。當你達到財務自由後,你就可以好好享受人生,選擇自己真正喜愛的興趣。"

於是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告訴你如何達到這樣的狀態,比如要你現在開始減少花費支出,減少透支,多買資產,提早投資...等等。期待到達了一個財富自由的資產數字,接下來人生就圓滿了。

別誤解了,我沒有反對你減少開銷,也沒有反對你要提早去做投資,我針對的是倡導這種「財富自由」所帶來的生活型態,並沒有讓我覺得很誘人,甚至許多人為了讓自己可以所謂的「提早退休」,他寧可花個十幾甚至二十年去做著自己不擅長與討厭的事情,只為了之後可以得到所謂的「財富自由」。

這種財富自由的論調,在於你的金錢來源來自於某個有價證券,或是房地產,某個可以產生利息的「商品」,期待你累積夠多這樣的資產過後就等著這個發薪水機器來維持你的生活開銷。諸如你分到的股息,你買房收到的房租,你買賣有價證券得到的資本利得,都是你的金錢來源。

然而對於你「這個人」本身是否可以產生出價值,卻不是最重視的部分,因為如果還要透過你「本人」來產生出價值或是金錢,那就代表著你還要工作,而這又回到了大家都不想要回去過著需要工作的生活,最想要達到的就是不工作又有東西會噴錢出來讓你過生活做你想做的事情。

這種生活型態的思維還有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你達到財富自由的「前後」的生活型態是很不一樣的。在達到之前,你人生最重要的目的是得到財富自由,而得到了財富自由之後,你才是真正開始過你想過的人生。

當然,你會說實際執行起來不會這麼地極端,但重點不在於你很不極端地讓自己在財富自由前時,仍然會安排自己的旅遊休假的調劑,重點在於你對於你當下生活的一種思維與策略選擇,那就是:「我必須在達到財富自由之前很擅長地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情。」

講到這邊,估計務實主義的你會心存疑問,認為這不是講幹話嗎?如果大家隨時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誰還要苦哈哈地去加班呢?就是因為現實生活很殘酷,大家才得做著自己不愛的事情忍受這一些阿。

是的,這是完全合理的質疑,基本上我也非常認同人生應該要在務實的基礎下去追求更高層次的心靈需求,但是這邊必須要了解的是,所謂做「想做的事情」不單單只是發懶休息玩樂做點興趣而已。再者當你體認到金錢超過一定數量之後,它帶給你的快樂滿足感會開始遞減很快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所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實是更加深刻的一件事情,雖然最後每個人對於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實際作為會不盡相同。

也因為這樣的思維,所謂「財務自由」的思維就不是絕對至高無上的目標了,我更推薦的一種思維則是:「無論我現在是有錢還是沒錢,基本上我都是在做思維與價值觀相同的事情,我都是在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當你的思維有這樣的轉變,你會發現你對於人生思維的決策會開始改變,投資的策略也會改變,也將開始過起和其他人不同的生活。

[所謂投資自己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提升]
我很喜歡投資自己的這個概念,原因不只在於自我成長上面的心靈富足,而是這種投資方式是我認為很有財務爆發的潛力。

每個人投資都有自己的偏好,無論你是透過買賣股票,做期貨選擇權交易,外匯交易,自動交易,交易加密虛擬貨幣等等,每種方式都有機會讓你帶來財富。當然這中間的資產商品價值的轉換與避險等等的概念可以說得很複雜,中間牽扯到各種量化交易的技術,可能還得回去複習微積分以及機率論等等知識,一般人是不會有這種美國時間再去研究的。

但是你可以用一個過度簡化版的公式來理解到底我們投資想幹嘛。基本上就是我們把現金先轉換成「某個不是現金形式的東西」,最後這個「某個不是現金形式的東西」再轉換回來成現金時,現金會變多。

比如說你花了一百元買了一張「暫時不是現金形式」的股票,之後你賣掉之後他變成兩百,你就賺錢,這就是許多人在打的如意算盤。而當你開始進入這個遊戲的時候,就會有更多深入的理論出現,諸如價值投資,高頻交易,量化交易...等等,都是某種價值轉換的過程。

是的,就是價值,說到底你在幹的就是先把金錢轉換成某種價值,最後這個價值再轉換成金錢的時候現金會變多,那就是個好的交易,而「自我提升」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概念。

無論你是健身,學樂器,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能,提升各種硬價值屬性,當你花金錢花時間投資自己去轉換這些價值在你的身體裡面時,你就已經開始啟動這起交易了。而這種價值這個有趣的點是,你很難去量化它未來可以變現的潛力。

這也是一種你對自己到底有多少信心的態度,你深信著當你把金錢轉換成這種內化在自己身體裡面的知識與價值,最後再提供這個內化的價值給這個世界之後,它可以轉換成更多的金錢,而且是更爆量的金錢,同時間還讓你過著「你真正想過的生活」。

簡單來說,當沒錢的時候,我的投資偏好就會拼命想把金錢轉換成某種熱情,技能與生活經驗的價值形式,這種價值未來在變現的未知與爆發力就會很高,而這就是我在沒有龐大資本以前時的一種投資偏好。

[創造價值以及了解金錢運作原理]
當然,上述的自我提升的投資自己,只完成了整個公式的一半...

--
更多內容請加入AB的異想世界黃金訂閱
https://abovelight.com/members-home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這裡是AB冒險世界的旅程分享. 分享著旅行, 音樂, 舞蹈, 搭訕, 生活等等冒險紀實.
View all posts